大婚

古代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大婚,又称大昏,是中国古代天子或诸侯的婚娶仪式。通常情况下,皇帝大婚指的是皇帝在其登基前未曾有过正妻,即在登基后举行的婚礼。[1]
历代皇帝大婚典各有不同。[1]大婚的礼仪是从古代婚礼发展衍化而来的。[2]中国古代婚礼的六礼产生于西周时期,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为其子娶妇者皆行此六礼。[3]至汉代,虽然没有形成完备的皇帝大婚礼仪,但汉代末年所出现的皇后册立仪式,则成为皇帝大婚礼中册后仪式的源头所在。[4]唐代,皇帝大婚礼趋于完备,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规定。[5]唐宋时期,大婚礼仪大致有告天地宗庙、纳采、问名、纳吉、纳成、告期等项。迎亲时,皇帝要临轩命使,代往奉迎。每项程序又有制文、答文。[1]与唐宋相比,明代的大婚礼仪基本相同,趋向规范化,其变异之处在于更加注重“六礼”的隆重和盛大,不过,明代皇帝大婚礼中的“六礼”已有合并的趋势,[6]清朝大婚典亦大体如此,有纳采、大征、发册、奉迎、合卺、朝见、筵宴等仪节。[1]
作为皇室家事,皇帝的大婚是一种民俗事象;作为国之大事,皇帝的大婚又是一项国事盛典。[2]因此,皇帝婚礼被列在传统吉、嘉、军、宾、凶“五礼”中的嘉礼之首。[7]大婚标志着皇帝已经成人,可以亲政了。[8]

词源探析

大婚 一作“大昏”,[1]在《礼记正义》卷五十《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郑玄注:“大昏,国君取(娶)礼也。”孔颖达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1]《孔子家语*大婚解》:“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崩也。”[9]后渐指皇帝婚娶。凡皇帝未婚而登极,待其举行婚礼时,即称大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