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兴寺-抖音百科
龙兴寺,在台州临海城内巾山西麓。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初名“神龙寺”。二年(706年),改名“中兴”。景龙三年(709年),复改名“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改名“开元”。龙兴寺入口的牌坊上写着“神龙古刹”便是此意。屈指算来,龙兴寺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该寺在抗战时期即被毁坏,仅留始建于唐代的千佛塔,而该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海龙兴寺在弘扬中国佛教天台宗时,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3] 寺庙历史
唐天宝年间,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扶桑弘法,在其第四次东渡日本前,曾住锡于此。而龙兴寺高僧思托又随鉴真大师“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成为台州第一位赴日本的高僧。天宝三年(744年),高僧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时,曾驻锡该寺,其徒思托亦即该寺高僧。思托随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九州后,协助鉴真大师创建了举世闻名的日本国唐招提寺,并亲撰《大唐传戒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鉴真圆寂后,思托还制作了鉴真干漆夹蕊座像。思托在日本传播律宗的同时,积极弘扬创立于台州的天台宗教义、并为天皇以下40人受戒,这为后来日僧入唐求法打开了大门。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于寺之极乐净土院受菩萨戒。北宋景德中(1003一l007年),更名“景德”。崇宁二年(1103年),加“万寿”二字。元祐五年(1090年),僧元照于大殿后建戒坛。政和元年(1111年),改名为“天宁”。南宋绍兴七年(1173年),又改“天宁”为“广孝”。十五年(1145年),改“报恩光孝”额。乾道九年(1173年)毁于火,僧德光、有权重新之。淳熙三年(1176年),曾任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的钱端礼为建僧堂。十年(1183年),宰相钱象祖建佛殿。元时复“天宁”名,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寺塔。明洪武中(1368—1398年),名僧宗泐[lè]奉诏住寺。后渐圮[pǐ]。永乐六年(1408年),僧法等重兴。隆庆二年(1568年)为水所淹,僧明国重建。万历十三年(1585年),于寺东凿三塘九井用于防火。崇祯中(1628-1644年),僧破颜在寺后建雨华堂、华严楼。入清以后,寺分成钟巽[xùn]、含辉、挹翠、芗林、映帻、彤霞、西爽、云岫[xiù]、梧风等九院。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火。光绪十七年(1891年)僧芑[qǐ]珑重建。抗战期间,寺遭日机轰炸。至建国初,仅乘房屋殿宇三十四间。八十年代初,迁建于巾山西南山腰的南山殿。1985年重建大殿,1988年重建天王殿,1989年重建大悲楼。1998年于旧址全面恢复,建筑结构为仿唐建筑,复“龙兴寺”之名。为临海市佛教活动场所,住持文峰法师。[4] 与中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