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赛儿起义-快懂百科
明初永乐十八年(1420年)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1] 唐赛儿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丈夫死后,在扫墓归途偶得一石匣,内藏有宝剑兵书。经日夜学习,掌握了书中的知识,然后削发为尼,自称佛母,宣称能预知未来,并自称有法术。在山东蒲台、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之间传教,贫苦农民争先信奉。永乐十八年(1420年),唐赛儿与刘信、宾鸿、董彦舁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管事刘忠协助,率京营五千人连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派人诈降,声称起义军将从东寨门夺路寻水宵遁,骗得柳升派重兵据守东寨门外待战。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同年三月失败。朝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1] 历史背景
明教的影响
山东蒲台在元朝末年曾经是红巾军控制的地区,早在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便派毛贵攻破胶州、莱州、益都、滨州等地,从此这一带在红巾军控制下,明教也从此深入到民间,直到明初,明教作为一种民间传播的秘密宗教,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