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李准(1871年-1936年),原名继武,派名新业,亦名木,字直绳,又字志莱,号恒斋、默斋,别号任庵,四川省邻水县太安乡柑子铺李家坝(今柑子镇活水沟桅子村)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兼巡防营统领。[1]
李准17岁时捐官,后历任广东钱局提调、广东厘金局总办等职。1909年,李准率官兵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并逐岛测绘,还在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上鸣炮,升大清黄龙旗,刻石立碑,上书“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重申清朝对西沙群岛的主权。1911年,李准率部镇压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李准率部响应,迎接胡汉民前往广州就任都督。次年,李准任北京北洋政府高等军事顾问,封直威将军。1916年,李准离开官场,隐居天津[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法国侵占西沙群岛,李准在报刊上发表其当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几次视察南海岛屿的报告书,重申东沙、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1936年,李准病逝于天津,享年65岁。[2][3]
李准以亲身经历和见解,写下的《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任庵自编年谱》(后出版名为《李准年谱》),是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主权的重要文献。1947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在南沙命名“李准滩”,以纪念李准当年的巡海。[1]

人物经历

李准,字直绳,四川邻水人。父征庸,曾任南海县令。李准自幼随父来粤。后历任候补道员、提调、总兵、广东水师提督。兼任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因擒海盗有功,受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连续三次召见。宣统元年四月(1909年5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李准率170多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到西沙群岛进行一个月的巡视勘察,对各岛屿逐一命名,勒石竖旗,并在伏波岛晋卿岛)上放养雌雄牛羊,提出开发西沙群岛计划八项。同年,清政府核准计划,并拟在东沙岛设灯塔,又于宣统二年颁布试办东沙岛“章程”,并拟订招募渔人试办渔业“章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