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八师

西周时屯于成周(今河南洛阳)的宿卫军
成周八师(西周金文名:成周八𠂤[a]、成𠂤,或称:八师、殷八师、正八师、东八师、东师),[2]是西周时期屯于成周(今河南洛阳)的宿卫军。[3]一般认为西周时期,王室在西六师之外,又在故殷设置了八师军队;西周王朝主要将该军队用于镇压殷人的反抗,统治中原地区[5][3][b]该军队共八师,[1]一师约为3000人。[4]成周八师在战时集结,平时则遣归各国。[5]
杨宽[c]、刘雨[d]等人主张“殷八师”和“成周八师”是不同事物,但是杨宽又在注释中特别说明“尚无确解”。而于省吾[e]则主张是一,见《关于<策西周金文中六食八食和乡遂制度的关系>一文的意见》一文:“按金文中的‘西六𠂤’,以宗周为根据地,故以‘西’为称。‘殷八𠂤’以成周为根据地,故也称为‘成周八𠂤’。[9]

起源发展

关于成周八师的来源,一般认为西周时期,王室在西六师之外,又在故殷设置了八师军队,用于镇压殷人的反抗,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说:“周公召集商旧属国,来替殷顽民筑城造屋,新城很快造成,号称成周,同时召集周属国,在成周西三十余里筑城,称为王城,派八师兵力(一师二千五百人)驻成周,监视殷顽民”。征诸文献、考古材料,这一说法殊为可疑。[5]
西周时期王室频频征调诸侯国的军队用于对东方反叛势力的征伐,其重要原因在于王室在东方没有建立一支足以平叛的军队。成周八师应当是在大规模的战争中,王室从列国征集的军队。周王室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动用八师,据《禹鼎》铭文记载,厉王时期征伐南淮夷和东夷, 不是就近调动东八师, 而是首先动用西六师, 在不能取胜的情况下, 才动用西六师和成周八师共同参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