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况

东汉时期名臣
耿况(?-公元36年),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名臣。[1]
王莽时期(公元9-23年),耿况任朔调连率(上谷太守),当时天下渐现动荡,他凭自身能力维持上谷局部稳定。更始政权时期(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建立政权后局势复杂,耿况观望权衡,其子耿弇认定刘秀有雄主之姿和领导能力,劝父归附。公元24年左右,刘秀平定河北王郎之乱,耿况从上谷发兵支援,其精良骑兵机动性强,在对抗王郎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刘秀稳定河北局势。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封耿况为隃糜侯。建武五年(公元29年),奉诏入居洛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况病故,他病重期间,刘秀数次临幸探望。耿况去世后谥号烈候。[1]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耿况的先祖在汉武帝时期,因为到扶风郡担任官员(二千石级别),就把家从巨鹿迁徙到扶风。耿况成年之后因为通晓经术被朝廷征为郎官,曾与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向安丘望之(字仲都,著名学者,世人尊称其为安丘先生)学习《老子》,后来被王莽任命为朔调连率(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朔调郡。太守改称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