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鲁王墓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的明代墓葬
明鲁王墓,又名鲁荒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位于中国山东省邹城市东北约12千米处的九龙山南麓。[1][2][3]
明鲁王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89年),陵园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地宫封土面积约为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庄严,建筑典雅富丽,是一处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20世纪60年代末, 九旒冕出土于山东邹城县。邹城群众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墓道,立即报告了文物部门,山东省文物工作者于1970年春至1971年初,对朱檀墓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出土各类随葬品2000多件,其中多为国家孤品或珍品,如织锦缎龙袍、“鲁王之宝”印、金镶玉透雕玉带、宋代“天风海涛”琴等。[3][6][1][7][8]明鲁王墓陵区分导引、外城、内城三个部分,原来建有内外城墙,其中外城墙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800米,占地面积96平方米;内城前方为长方形陵园,后为圆形墓冢,象征天圆地方。地面建筑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明楼等,地下建筑有朱檀墓、戈妃墓等。[9]
明鲁王墓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明鲁王墓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6]明鲁王墓是山东省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明代墓葬(截至2022年12月记载)。因其陵墓营建最早、陵区占地面积最大、出土文物价值最高,明鲁王墓又被称为明代亲王第一陵。明鲁王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反映了明朝时期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而且填史补阙,对于研究明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6][8]

历史沿革

朱檀(1370—1389),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1370年5月2日(明太祖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明太祖朱元璋诏诰天下,封其年仅两个月的儿子朱檀为鲁王。朱檀自幼礼贤下士,博学多识,好诗书礼仪,颇得朱元璋喜爱,15岁就藩兖州,辖兖州府4州23县。后来他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不老之药,希冀长生,最终适得其反,“金石药,毒发伤目”,年仅19岁。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非常痛心又恼怒,认为朱檀的行为荒唐至极,因此给了他一个恶谥,名叫“荒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