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话剧院-快懂百科
重庆市话剧院的前身是1949年7月组建于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骨干成员多出自原“国立剧专”和“中华剧艺社”),1949年12月归属重庆市委后改称“重庆市委文工团”,1958年1月正式定名“重庆市话剧团”,2017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话剧院”。[1] 剧院经历
重庆市话剧团于建团初期即拥有一批颇具知名度、造诣精深的导演、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和舞台美术家,如著名导演赵锵,著名演员刘曦,剧评家石曼,舞台美术家万声、曹明舒;后又不断涌现出行业佼佼者,如中青年演员郝鹏寿、张新、曹虎、罗德元、王海燕等;近些年来又有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进入剧团,成为极具潜力的生力军,如梁东华、曹姗姗等。剧团先后多次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汇演、话剧节、邀请赛等盛大演出活动,获得多种重大奖项。 60年来,剧团建设一贯注重时代精神,及时反映历史风云和现实生活。剧团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剧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努力,如三峡移民题材《沙洲坪》(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公安英雄题材《芦振龙》、讴歌执政为民的《郑培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排演的《桃花满天红》(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2007年《桃花满天红》荣获文化部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并荣立市政府颁发的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