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鹞战斗攻击机

英国宇航为海军研制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攻击机
海鹞战斗攻击机(British Aerospace Sea Harrier),绰号“海鹞”(Sea Harrier),是英国宇航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装备海军的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由英国“鹞”式战斗机发展而来,为多用途战机设计,主要用于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1][2][6]
海鹞战斗攻击机的研制始于1971年,当时英国皇家海军要求霍克公司在“鹞”GR.3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的基础上,研制一款舰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并明确了主要作战任务为制空作战、需具备防腐能力等基本要求。1975年,霍克公司对海鹞战斗攻击机的座舱和机头进行了重新设计,进气道以后的部分则与“鹞”GR.3进气道十分相似。1978年8月20日,海鹞战斗攻击机成功首飞,次年6月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全机长14.5米,高3.71米,翼展7.7米或9.04米(转场翼尖)。其动力采用飞马11Mk103发动机,功率95.55千牛。[5][3][4]它装有4个转向喷口可旋转0-98.5°的“飞马”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可改变发动机喷口喷气方向,实现战机垂直起降。机翼翼尖、机尾和机头均装有喷气反作用喷嘴,用于控制飞机的姿态和改进飞机的失速性能。[2]它的巡航速度为650-883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可达38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1800千克,可携带常规炸弹、集束炸弹、“响尾蛇空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等武器。作战半径为463千米(攻击)-750千米(制空)。[5][3][4]它具有不依赖机场、可分散隐蔽等特点,作为海军和陆基空中优势战斗机,拥有亚音速巡航能力,肩负着维护海军航空母舰防空体系的使命。
1982年,海鹞战斗攻击机参加了英阿马岛海战,表现出优异的空战性能,整个战争期间,共出动1500多架次,以零损失击落了阿根廷军队的“超军旗”“短剑”“天鹰”等各型飞机31架。[6]海鹞战斗攻击机系列型号为“海鹞”(Sea Harrier)FRS.1、F(A).2、FRS.51。[1][2] 其制造数量共98架,服役军队除了英国皇家海军之外,还有印度海军[2]

服役概况

固定翼飞机从1903年诞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都是依赖机场或航空母舰的跑道,采用滑跑起飞方式起飞。对作战飞机来讲,这就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机场跑道如果被敌方破坏,那么就无法升空作战。于是独树一帜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便应动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