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寺

唐代初年建造于河南省的寺庙
彼岸寺 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xiǎn],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yǎn]城彼岸寺历经千年香火鼎盛,名扬四海,为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之地。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过足迹。[1]

历史

彼岸寺系唐朝以来的海内名刹,建筑年代无考,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县西关(现郾城二中校内)。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游寺曾赋诗极赞其大其古:“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此树便当称子行,它山只可作孙枝。”
唐朝开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17年,大诗人杜甫还是少年时,曾在彼岸寺观看全国知名的舞蹈艺人公孙大娘跳舞。后来他在[kuí]州观看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忆起儿时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的情形,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歌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杜甫这首诗歌被后人收在《唐诗三百首》中。
唐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07年,大文学家韩愈来到彼岸寺,与朋友李正封夜会联句,得诗一千多言,并刻与彼岸寺西壁。他们的诗句记载在1934年出版的《郾城县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