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年5月20日~1079年1月21日),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1],梓州永泰(今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2],北宋画家、诗人[3],曾担任秘阁校理和陵州洋州知州等职[2],著有《丹渊集》。[4]
文同出生于梓州永泰县新兴乡新兴里(今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永泰乡文同村),其先祖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文同中举乡书第一;皇祐元年(1049年),考中进士第五[1]熙宁五年(1072年),调任兴元府(今汉中市知府;熙宁八年(1075年)10 月,调任洋州(辖今洋县佛坪西乡县镇巴县)知州。[5]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1月21日,文同出任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在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宾馆去世,享年六十二岁[1]。他与苏轼是从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5]
文同的存世诗作达860多首,文章达230多篇,其诗文体现对家乡故土、父老乡亲、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悲悯同情[1]。文同擅长画墨竹,被尊称成为“墨竹大师”。他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即来源于他的画竹思想。为了画好竹子,他长期深入竹乡观察竹子的形态、生长变化等,对竹子有着极为深入细致的了解。他所画竹叶,自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了“文湖州竹派”[2]苏轼曾称他有“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四绝[1]米芾称赞他 "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5]。文同生前长期任地方官,为官清廉,畏谨职守[1]司马光曾评价文同“襟韵高洁,如晴云秋月,尘埃不能到”,苏轼曾称赞文同“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6]

文同传记

宋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