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寺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寺庙遗址
贤良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现金鱼胡同、校尉胡同、煤渣胡同一带,寺庙建筑已基本不存在。清朝时贤良寺因为临近皇宫,许多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是内城中一座著名寺院,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地。[1]

从怡王府到贤良寺

贤良寺在明朝时为诸王府,清初为怡亲王允祥府邸。允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怡王府地处帅府园一代,面积很大,据绘于乾隆年间的地图,怡王府西临王府井大街,东至校尉胡同,北到金鱼胡同,南至帅府园胡同,包括了中央美术学院等一大片地方。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死后,尊其遗愿舍宅为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成。允祥死后谥曰贤,并世袭罔替,寺名由雍正皇帝钦赐,并依其谥号取名“贤良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贤良寺内设藏经馆,广集经本,校勘编纂《大藏经》。[2]

历史见证

乾隆二十年(1755年),贤良寺迁移建至冰渣胡同(又称冰盏胡同),正门开在冰渣胡同北边。移建后的贤良寺面积减少,但仍规模不小,主要建筑有山门、碑亭、前殿、正殿、经楼、东西配殿、寮房等。正殿前有两座碑亭,正殿面阔五间,为绿琉璃瓦歇山顶,悬木额“贤良寺”。其余建筑均为大式硬山灰筒瓦顶,还有乾隆皇帝御书心经塔碑。因贤良寺距皇宫很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如康有为、沈子培、王病山等维新派人物进京时都居住于此,左宗棠进京也多次在此居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