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育溪蟾-快懂百科
胃育溪蟾仅分布于澳洲昆士兰东南部的布列克尔山脉及克伦多山脉,介乎海拔350-800米处,胃育溪蟾于1972年被发现,并于1973年被描述,但另有文献指它们是于1914年在布列克尔山脉发现。它们只分布在昆士兰东南部的布列克尔山脉及克伦多山脉,介乎海拔350-800米。这个区域雨林、潮湿的硬叶森林及河流的面积少于1400平方公里。它们曾在玛丽河、Stanley河及Mooloolah河出没。最后的标本可能是于1979年在克伦多山脉,或是于1981年在布列克尔山脉发现。 动物简介
胃育溪蟾(Rheobatrachus silus),又名南部胃育蛙或南胃孵蛙,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热带雨林的本土物种,它因在胃里孵化后代并通过嘴巴生子而闻名,因为栖息地的丧失和疾病导致这个物种被官方宣布已经灭绝。但2013年3月英国卫报报道,澳大利亚拉扎卢斯计划(The Lazarus Project)再造了已经灭绝的胃育溪蟾的细胞,为重现该物种提供了可能性。 分布地区
胃育溪蟾于1972年被发现,并于1973年被描述,但另有文献指它们是于1914年在布列克尔山脉发现。它们只分布在昆士兰东南部的布列克尔山脉及克伦多山脉,介乎海拔350-800米。这个区域雨林、潮湿的硬叶森林及河流的面积少于1400平方公里。它们曾在玛丽河 、Stanley河及Mooloolah河出没。最后的标本可能是于1979年在克伦多山脉,或是于1981年在布列克尔山脉发现。最后饲养的胃育溪蟾于1983年死亡。相信它们已经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