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澳志

胶澳志
《胶澳志》是一部较早的记录城市状况的专志,也是青岛开埠以来的第一部志书。《胶澳志》成书于1928年,是一部线装官修志书。该书分沿革、方舆、民社、政治、食货、交通、教育、建置、财赋、人物、艺文、大事记共12卷54目及附图八幅,约29万字。《胶澳志》是青岛开埠至建国前一段时期,记述反映青岛历史最为详细的一部志书,也是民国时期地方方志类的佳本。

名称由来

青岛在明清时期还是即墨县的一个小渔村。明万历六年,即墨县令许铤奏请开海口,将青岛辟为贸易港,称青岛口。到了清代还属即墨县仁化乡,仍称“青岛口”。其实,青岛命名之前,青岛地区已称胶澳。胶澳,即胶州湾的意思,隶属胶县和即墨两县,从胶州湾中心分界,东属即墨县,西属胶县。因此记录青岛的志书又称《胶澳志》。

内容简介

《胶澳志》一书,赵琪修,袁荣叟[zuǎn]。民国17年(1928)青岛华昌印 刷局铅印出版,竖排线装。16开本,白纸1函10册12卷,60万字,附图8张。记录青岛开发最初的三十年(1897-1927)的历史,全书十二卷,线装十册,当年刊印。是青岛地区早期的重要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