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空中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三军种,[2]11月11日由此被确定为人民空军成立日。[1]
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人民空军,在战火中诞生、在发展中壮大。1949年7月至1950年底,依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部署,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先后组建7所航校、空军司令部、第一批航空兵部队和空降部队。从筹建中的人民空军参加开国大典第一次飞越天安门,到抗美援朝战场上数次击落敌机、一江山岛战役中协同攻克岛上高地,初步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空中力量。[3]
此后,人民空军顺利完成国土防空及援越、援老作战,在战争实践中淬炼胜战本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空军实行战略性转变,开启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的征程,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大实战化军事训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空军加快转型步伐,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3]与此同时,中国空军的装备也在不断地更新越级。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空军已经发展成为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空降兵、通信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等多兵机种合成的具有信息化条件下攻防兼备作战能力的现代空中力量。[4]

建立背景

中共在初创时期,就认识到了创建空军的重要性,并借助各种机会培养、保护和储备自己的航空人才。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同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大沙头创建了航空学校,中共共派3名党员参加了航校学习。大革命时期,中共还从留苏学生中选调了18名党、团员转到苏军航校。后来,这些人大部分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