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

5G网络的核心设备
5G基站(5G base station)[2]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提供5G空口协议功能,支持与UE、核心网之间的通信。[5][6][1][3]
5G基站设备主要采用专用硬件平台,通过定制化芯片、器件、配套软件等实现方案,可以高效地实现3GPP标准相关协议的功能。[1]按照逻辑功能划分,5G基站可分为5G基带单元(BBU)和5G射频单元(AAU)两个主要模块,二者之间可通过CPRI或eCPRI接口连接。[1][3]其中基带单元负责NR基带协议处理,包括用户面(UP)及控制面(CP)协议处理功能,并提供与核心网之间的回传接口(NG接口)以及基站间互连接口(Xn接口);射频单元主要完成NR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及NR射频信号的收发处理功能。[3]5G基站的架构、形态直接影响5G网络的部署。因为频率越高,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也越大,所以5G网络的基站密度会更高。[3]为了支持灵活的组网架构,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5G无线接入网存在多种不同架构、不同形态的基站设备。按照设备物理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宏基站设备和微基站设备两大类。宏基站主要用于室外广覆盖场景,一般设备容量大,发射功率高;微基站设备主要用于室内场景、室外覆盖盲区或室外热点等区域,设备容量较小,发射功率相对较低。[1]5G基站关键技术包括MR技术、64QAM技术、抗干扰技术以及大规模MIMO技术。[3]
2018年3月30日,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天津开放实验室开通基站,这是中国第一批5G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天津的首个5G基站。[7][8]2019年10月31日,在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信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共同宣布启动5G商用。5G商用套餐在11月1日正式上线。[9][10]截至2020年2月底,中国建设开通5G基站已达16.4万个。[11]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5G基站累计达到41万个。[12]截至2020年9月,中国移动已在中国完成了35万个5G基站的建设项目,在中国340个地市和重点县提供了5G的商用服务,同时打造了100余个中国集团级的5G龙头示范项目,带动了超过两千个省级的区域特色项目。[13]
截至2021年3月底,中国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9000个,5G正快速融入千行百业。[14]截至2022年12月20日,中国移动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27万,千兆宽带覆盖住户达到2.4亿户。[15]截至2023年底,上海各基础电信企业已累计建设涉海5G基站1800个、4G基站1491个,实现了从沿海到近海、远海区域的广泛覆盖,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16]截至2024年底,中国5G基站数超过42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30.2个,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17][18]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用户普及率超79%。[19][20]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