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
人体穴位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中
脘
[
wǎn
]
穴,人体穴位,别名胃脘、
太仓
、中管、上纪。
[2]
其定位在上腹部,
脐中
上4寸,前正中线上,
[1]
属于
任脉
腧穴。
[2]
“中脘”一词最早见于《
甲乙经
》。
[4]
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
[3]
其具有调 理中焦、
健脾
化湿、和胃降逆的功效。
[5]
治法为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6]
操作为直刺1~1.5寸。
[1]
中脘穴适用于以下中医病症:
胃痛
、腹胀、呕吐、吐血、
肠鸣
、
泄泻
、纳呆、
食积
不化;黄疸、
呃逆
、吞酸;癫狂、产后血晕、晕厥、失眠;虚劳、哮喘、水肿等。还可用于以下西医疾病:急
慢性胃炎
、
胃扩张
、
胃痉挛
、
胃下垂
、消化性溃疡、急性肠梗阻、膈肌痉挛、
肝炎
、
子宫
下垂、
食物中毒
等。
[4]
定义
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1]
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