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次

日本战国时代公卿
丰臣秀次(1568年-1595年),本名三好信吉,[1]幼名是治兵卫,后改名为孙七郎。三好吉房的儿子,丰臣秀吉的养子及外甥。[2][3]
丰臣秀次乃丰臣秀吉麾下重要人物。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他领军对战德川家康却战败,致池田恒兴战死,惹秀吉震怒;好在1585年征伐四国、1590年征伐小田原皆立功,获封超百万石领地,成清洲城主,还被秀吉收为养子,接任内大臣、关白要职。秀次既好文,常邀学问僧于相国寺研讨学问、吟诗作赋,向天皇献古籍,命僧人抄《源氏物语》;也好武,热衷狩猎,却因此被称 “杀生关白”。1595年,因结盟、捐款诸事触怒秀吉,最终被逼自杀,家属也惨遭斩首。[4][1][3]

人物生平

丰臣秀次(1568年-1595年8月20日),丰臣秀吉养子和外甥,生母是秀吉的亲姊姊瑞龙院,生父是三好吉房。起初名叫三好信吉,后来改名为秀次。秀吉在信长死后,势力坐大,并且大量提拔自己的亲戚。秀次在1583年时参与北伊势与贱岳的战争,但在1584年时带军参与小牧长久手之战时,在与德川家康交战时不但惨败,还让大将池田恒兴战死沙场,让秀吉极为愤怒。但在1585年时,因征伐四国有功,因此受封近江四十三万石的领地。到了1590年时,因征伐小田原有功,另外又被加封尾张领地,合计超过一百万石,成为清洲城主。
1591年时,秀吉的儿子鹤松夭折,因为时年仅2岁,没有留下后代。由于秀吉已经有点年纪,再加上只有鹤松一个男孩,心想可能以后也不会有孩子了,便指名以秀次做继承人,让他担任关白一职。从此秀次移居到聚乐第,和秀吉一同执政。当秀吉前往九州主持进攻朝鲜的战事时,秀次便留守在京城内主持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