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自我修养》是苏联著名戏剧家、表演理论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的一部戏剧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938年。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戏剧表演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二部因作者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世未能最终完成,二战期间延迟了出版时间,直至1951年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演员的自我修养》强调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表演是一种有机的过程,按照人的天性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的。因此,演员最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情感感受,寻找自己的“舞台自我感觉”,以传达表现戏剧的“最高任务”。该书反对表现派只重外在表现形式的表演和匠艺式表演,强调将人的天然情感和外在动作自然地结合起来。 《演员的自我修养》对20世纪世界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还被广泛应用于演员的自我修养和训练。在周星驰经典电影《喜剧之王》中,《演员的自我修养》被用来表现主角精神追求的重要道具。书中的一些金句如:“不能创造那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连你自己都认为是不真实的东西”,也成为了许多表演工作者的座右铭。 内容简介
该书是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性著作。作者采用“半小说”形式,虚构了一群热心戏剧探索的师生,通过他们的练习实例与对话,为读者生动、有趣、深刻地阐述了“体验”在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作用,以及实际学习、运用的方 式方法。传达出作者的戏剧主张。 该书分两卷。第一卷论述演员内部体验过程诸多技巧,如想象、情绪记忆等。第二卷论述演员外部体现过程诸技巧,如台词、剑术、体操等。作者生前完成第一卷,第二卷仅留下手稿,由后人整理出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自已的艺术实践称之为“体验艺术”,并将之与舞台匠艺与表现主义等派别区分开来,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创作是一种按照天性本身的规律进行的有机过程,而体验及其外部表现在生活中是下意识、反射式地自然而然发生的,因此“‘体系’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自然地激起有机天性及其下意识的创作”,由此演员才能掌握自己的舞台自感觉党,完成舞台现实主义的创作。认为“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舞台表演的核心即在于贯穿动作以及完成最高任务——表达思想性的任务。 它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从艺术观、想象力、注意力、情感记忆等多方面讲述表演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