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变

清朝末期历史事件
庚子国变是指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农历庚子年),由于义和团掀起的排外风潮得到清廷内部顽固势力的支持,其对使馆和教堂的进攻引起各国派兵入卫,并最终演变为侵华战争的晚清历史事件[4]
1900年(庚子年)春夏,发端于鲁直交界的义和团运动在华北掀起反帝爱国高潮,源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却遭列强出兵镇压。6月,八国联军借口 “保护使馆与侨民” 入侵,挑起瓜分中国的殖民战争,酿成 “庚子国变”“庚子国难”,华北百姓伤亡惨重,社会经济重创。事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赔款数目庞大、主权丧失严重,清王朝权威扫地,加速走向覆灭。[1][2][3]

背景

义和团起于山东,初以拜神练拳 为主,后因发生教案,逐渐演变为仇教团体,自诩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戊戌政变后,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绪,保护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分子,仇外情绪更烈,山东巡抚毓贤揣摩慈禧懿旨,暗中鼓励拳民,后[]贤调京,袁世凯署鲁抚,压制拳民活动,拳民遂转往直隶发展。直隶总督裕禄最初反对义和团,认为拳民乃恃众[qiāng]官之乱贼,应严行剿捕,以免致巨患。然而慈禧不允,裕禄逢迎上意,改变态度,招拳民“大师兄”张德成曹福田等人,待以上宾之礼,并向清廷保荐拳民可用,时义和团大批人马在涿洲、保定一带拆铁路、毁铁路,局势严重。慈禧密召拳民入京,旬日之间,竟有十万之众入京,太后召见拳民首领,言多奖励,从此亲贵争相信从,庙宇府第,遍设坛场,拳民出入宫禁,横行无忌,大肆烧杀,北京陷入疯狂混乱中。
全副武装的义和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