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玄

东汉时期名臣、历任洛阳左尉
桥玄(109-184),字公祖,东汉梁国睢阳(今商丘)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东汉时期名臣。曾拜同郡戴德为师,著《礼记章句》49篇,号曰“桥君学”。[1]
桥玄年少时初任睢阳县功曹,因坚持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后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汉桓帝末年,桥玄为度辽将军,击败鲜卑、南匈奴、高句丽侵扰,保境安民。汉灵帝初,任河南尹,继而升任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170年)任司空,次年三月为司徒,居三公之位。光和元年(178年),任太尉,数月后,因病辞官,封拜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年)五月初十,桥玄病逝于京师洛阳,终年75岁,九月初七葬于睢阳城北五里许。[1]

人物生平

刚正不阿

桥玄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功曹。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又被任命为洛阳左尉。当时,梁不疑河南尹,桥玄因为公事去拜见梁不疑,并接受问话。但桥玄耻于被梁不疑所侮辱,于是辞官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