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

出自《文汇报》的文艺创作模式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1]
“三突出”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68年5月23日的《文汇报》。这天的《文汇报》发表了上海文化系统革委会主任兼上海两出“样板戏”的实际总管于会泳的文章《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此文系于会泳为纪念“样板戏”诞生一周年而作。[2]
三突出的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1] [2][3]

三突出的内容

三突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