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竑

雍正元年安庆府教授
[mào][hóng],男,(公元1668年-1741年),字子中(一作与中),号白田,江苏宝应县人,王式丹之侄。精研朱子之学,身体力行。生于清圣祖康熙七年,卒于高宗乾隆六年,享年74岁,雍正元年安庆府教授,代表作《白田草堂存稿》。[2][3][1]

人物经历

王懋竑,出生于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
曾祖王有容,做过江西泰和县县令,“有惠爱在民,至今讴思之”;祖父王凝鼎,博学笃行,县志有传;父亲王式旦“缵承前绪,工文章”,著有《花萼堂文集》,叔父是王式丹,宝应唯一的状元‌。
由于父亲去世早,自幼便跟随叔父王式丹学习,精研朱子之学。十八岁“县试拔第一,文出,邑人争相传诵”。但他“不屑揣摩场屋”,不愿“旁通关节”,因而“屡试迍邅,无所合,守其道不变”。直到四十一岁始中举人,五十一岁才中进士。五十六岁那年,王懋竑被雍正皇帝“特召”为皇三子弘时老师,“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得以“引见天颜、温愉褒嘉备至”。从中进士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诫子女“汝辈可体我意,一切平常处之,谦下自持与前分毫无异,方不失吾家风。不尔者,吾不以为子矣”。进紫金城后, “受职侍禁近” 做皇子老师,更是“寄书家中贴壁云:某通籍十六年,未尝与邑中一书,未尝受邑中一钱,此合邑所共知也。异日朝庭或有任使,俸禄之余,必不以私妻子肥囊橐。今唯望各有约饬,共守祖宗清白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