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

光电学家、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1963年12月-),男,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美国国籍,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rnest S. Kuh讲座教授、美国工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国际工程学会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纳米科学及工程中心主任。现任香港大學校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2][1]
张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科学技术,材料物理光子学生物技术,是信息超构材料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方向的开拓者之一。[1]张翔设计了银铝氧化物亚波长结构,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制备出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三维材料,结束了有关负折射材料是否可能实现的争论(2008);将光的负折射原理推广到声学,第一次实现了具有负弹性模量的声学超构材料和器件,展示声波调控新方法;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研制出世界第一块超透镜,首次演示了突破光的衍射极限的成像效应(2005),这对后续发展的许多超衍射极限成像技术具有很要影响。他在微纳信息光子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还包括:发展了等离子体光刻技术,成功刻写出纳米级电子电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表面等离元半导体激光器(2009);利用单层石墨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超宽带高速光调制器(2011);通过双光子吸收发现了二维半导体材料中的超强激子相互作用及巨束缚能等,他还实现了首个电控谷-自旋光电管,开辟了谷-光电子学的新领域。[3]
1999年起,张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副教授、教授。[1]2004年,他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机械工程学系及应用科学型技术所副教授。2005年,他晋升为教授。[1]2014年至2016年,张翔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主任。[4]2014年获得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成就奖,2016年获得斯普林格应用物理学奖、2017年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学会A. C. Eringen奖。[1]2021年11月,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

人物经历

1985年,张翔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之后留在本校就读研究生,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