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它采用委员制取代大元帅府的一长制,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张静江等16人为委员。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下设财政、军事、外交等部。聘鲍罗廷为高等顾问。国民政府宣布它的职责是履行孙中山遗嘱,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对内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消灭军阀势力。为此,积极整顿内部,实现了军政、民政和财政的统一。随后在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通过第二次东征、南征,先后消灭陈炯明、邓本殷为首地方割据军阀势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立背景
1925年6月14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四 次会议 决定将原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次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由代理大元帅胡汉民于27日发布改组政府令。1925年7月1日,第一届国民政府宣告成立。《国民政府组织法》于同日公布。第一届国民政府共设有委员16人(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以后又陆续增选李烈钧、李宗仁、黄绍雄、蒋介石、宋子文、蒋作宾、 李济深、唐生智、冯玉祥、宋渊源、杨树庄。常务委员初为5人(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kǎi]、许崇智、林森),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及“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势力膨胀,亲蒋派伍朝枢、古 应芬、张人杰均成了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常委人数增至7名(其余4名是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宋子文)。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原为汪精卫,“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受到蒋的排斥打压,负气出走,去了欧洲,1925年6月5日的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决定由谭延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1] 组织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