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效应

电子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现象
1
2
热电效应,指的是当受热物体中的电子空穴),因随着温度梯度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所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1]这种因温差而产生电流的效应也称为电卡效应。[2][3]而这个效应的大小则是用称为热电能(thermopower)Q的参数来测量,其定义为 Q=E/dT(E为因电荷堆积产生的电场,dT则是温度梯度)。从原理上说,在热电材料的两端维持一个温差,就能产生电功率输出。最早把这种发电模式实用化的国家是苏联,他们在边远地区利用煤油灯或木材燃烧作为热源为家用无线电接收机供电。[1]
热电效应是电致变温器件研制的理论基础。[4]总的热电效应是由同时发生的五种不同效应组成。其中塞贝克、珀尔帖和汤姆逊三种效应表明电和热能相互转换是直接可逆的,另外两种效应是热的不可逆效应,即焦耳和傅里叶效应。[4][5]

生化反应

明矾石Alunite六方晶系KAl3(OH)6(SO4)2为含氢氧根的钾,钠,铝硫酸盐矿物,其解理面呈珍珠光泽,其余的面呈玻璃光泽。硬度3.5~4,条痕白色,比重2.58~2.75,有灰,白,稍黄,稍红等颜色。具强烈的热电效应,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等,但能溶于强碱硫酸高氯酸明矾石为不规则矿床及矿脉大屯山火山群之明矾石成细粒结晶而与石英蛋白石粘土矿物共生,有些成脉状,有些交代安山岩中之基质及结晶。金瓜石之明矾石,在矿床及变质围岩中呈粒状或鳞片状产出。为明矾硫酸钾的来源,另可提炼铝及造纸食品加工,净水剂,染料等用途。空气负离子技术。
热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