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漫滩是洪水漫溢过自然堤而在河流两岸水流流速降低的地貌环境下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单元。[1]
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汊[chà]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2] 河漫滩是洪水过程所形成的独特沉积体系。[1]
简介
河漫滩是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河漫滩位于河床和河谷谷坡之间(见河谷地貌)。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滩较发育,且宽广;山地河流的河漫滩不发育,宽度较小,但相对高度要比平原河流河漫滩高(见河流地貌)。极为宽广的河漫滩,称为泛滥平原或河漫滩平原。特点是其沉积物二元结构显明,下部由较粗大的河床冲积物(主要为粗砂和砾石)组成,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的较细的河漫滩堆积物(主要是细砂和粘土)组成。一般高出河面数米,较低的河漫滩可被常年洪水淹没,较高的河漫滩只在特大洪水时才被淹没,山地河谷的河漫滩比高一般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