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逸

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
杨仙逸(1891—1923)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他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原籍广东香山北台乡(今中山市南区北台村人)。1910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考入哈佛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1919年,杨仙逸奉孙中山之命前往福建漳州筹备组织中国第一支飞机队,并担任总指挥。随后,他率领飞机队参与作战。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任命杨仙逸为航空局长。他还筹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并担任厂长,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造工作。杨仙逸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然而,1923年9月20日,他在检查水雷时不慎爆炸,壮烈牺牲。

人物简介

杨仙逸(1891~1923),字学华,号铁庵,以景仰孙中山,取名“仙逸”。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北台村人。生于美国檀香山。其父杨著昆,在檀香山经营蔗园和糖厂,通过孙眉结识孙中山,支持反清革命。1909年(清宣统元年),杨仙逸就读于夏威夷大学,为“航空救国”热情所影响,后转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哈佛大学机械科、茄弥斯大学航空科学习机械和水陆飞机结构、性能以及飞机驾驶技术。获万国飞行会水陆飞行执照。1910年(宣统二年),在夏威夷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宣统三年)、1913(民国2年)年,与其父先后在檀香山创办中华飞船公司、图强飞机公司。1916年(民国5年)入纽约拨夫罗市寇狄斯飞行学校受训。次年归国,甚为孙中山所器重。同年夏,发起组建空军学校和飞机队。被孙中山任命为飞机队队长,筹建飞机队。先后出访美、日、墨西哥等国,争取财力、物力支援,为建立飞机队作准备。1919年(民国8年)在福建漳州组成“援闽粤军飞机队”,任总指挥。次年8月任空军总指挥(少将衔)。为配合援闽粤军回粤作战,率机回穗轰击督府衙署,驱逐盘踞广东桂系军阀莫荣新,收复广州。1921年奉命赴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国向侨胞募款购机12架,并招募一批美国华侨青年飞行员回国服务。5月,任总统府侍从武官,负责筹划发展中国航空事业。次年12月任大本营航空局局长。1923年(民国12年)3月,筹建广东飞机制造厂(中国第一家飞机厂)兼任厂长,主持飞机制造。仅半年就造成飞机3架,孙中山称赞他为“革命航空之父”。9月,率飞机队参加讨伐盘踞在惠州一带的陈炯明叛军,转战于惠阳博罗增城前线。9月20日,在博罗梅湖白沙前线在一架水上飞机上指导用水雷改装炸弹的试验时,因水雷意外爆炸,当即遇难。大元帅府追认他为陆军中将
杨仙逸

杨门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