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撷芬

《女报》创始人
陈撷芬(1883年—1923年),女,湖南衡山人,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是中国近代报人,也是《苏报》馆主人陈范的长女。她以笔名楚南女子活跃于报界,是上海爱国女学校的第一批学生。陈撷芬利用新闻媒体推动妇女解放,成为清末民初女权运动的先驱。[1]

人物生平

陈撷芬,1899年冬在上海创办《女报》,并担任主笔。该报不久即告停刊。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续出《女报》月刊,仍由她担任主编。次年改名《女学报》继续出版,由苏报馆发行。同时还担任上海爱国女校的校长,参加了一些进步活动。1903年“《苏报》案”发生,《女学报》也只得暂停出版。为了资助《国民日日报》的出版,她曾典卖首饰。后随父避居日本,在东京续出《女学报》第四期,并参加反清秘密组织三合会,同留日女学生组织共爱会,被推选为共爱会会长。留日期间,肄业于横滨基督教共立女学校。后与四川人杨[jùn]结婚后,同赴美国留学。
陈撷芬是活跃于沪上的女报人中的佼佼者之一。其父就是著名的《苏报》发起人陈范。在这样一位改良思想浓厚的知识分子父亲的熏陶下,陈撷芬白幼就受到相当开明的培养教化,思想观念也较一般女子开明、趋新。[2]1899年,16岁的陈撷芬在父亲的支持与帮助下主编了《女报》,可谓从事报业年龄最小的女报人。《女报》“随《苏报》附送,亦即《苏报》的妇女版”。冯自由称这份《女报》为女《苏报》,并说陈撷芬“名重一时”。惜不久该报停刊,以至影响不大。但陈撷芬并不放弃,三年后,在父亲的协助下陈撷芬于上海以月刊的形式重办《女报》,并自任主笔。《女报》专以妇女为对象,提倡女学、女权,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颇有影响。1903年,《女报》改名《女学报》,增设女界近史、译件等,陈撷芬先后发表过《元旦问答》、《独立篇》、《论女子宣讲体育》等文。[3]后来《苏报》被清廷查封,有“女苏报”之称的《女学报》也在劫难逃。陈撷芬与父亲同赴日本,继续出版《女学报》。

人物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