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昶

人称“定山先生”的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庄昶(1437—1499年)[2],字孔旸,一作孔阳、孔[biàn],号木斋[1],又号卧林居士[2],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其为定山先生。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著有《庄定山集》十卷[1]。明代官员[4],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理论家[3]
庄昶是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2],历任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廷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mào]黄仲昭同时被[zhé]。庄昶被贬至桂阳州做判官,后来又改为南京行人司副,后以丁忧归隐,卜居定山二十余年[3]。弘治年间,庄昶曾被起用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官后卒于家乡,朝廷追谥其“文节”[3]

人物生平

人物介绍

庄昶“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文采过人”,于明景泰七年(1456)乡试中举人,明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当时主考官刘定之柯潜阅卷时赞叹曰:“江浦何如山川而生斯人耶?”庄昶喜欢在诗中讲道,为明代中期性气诗派的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