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

河北省行唐县的寺庙
清凉寺周围长满了古木大树。寺院掩映在清幽翠绿的环境之中,显得宁静典雅。在寺南约200米处建有两座玲珑的小石塔,与清凉寺对应相照,构成了佛教圣地的高雅格局。在寺院内的古松翠柏中,座北朝南建有三座大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前面左钟楼、右鼓楼。殿内金碧辉煌,其文物细腻逼真,件件堪称珍品。壁画栩栩如生,优美动人,其三尊菩萨的主画绘制在后殿的北墙上,[1]两边画满了副画。据说,里面塑像的眼睛,是专门用一种和眼睛相似的珠子做成,还能转动。塑像心窝处安放了一个铜铃和一面大圆镜,寓意“佛心圣明”。
清凉寺正殿大佛两侧布满了祥云,半空中各塑有一个手拿拂尘的童子,惟妙惟肖地悬浮于云端。寺内“八翅”大钟,是由8块组合品铸而成,仅钟体就有一人多高,两人合围有余。钟上部铸有篆文,中间铸有汉字,其下端是逐渐翘起的八个大翅,每个大翅上铸有形态各异的飞龙,各图案间有美丽的花纹相隔。如果撞击大钟,能发出浑厚的响声。倘若分别敲击八个钟翅,则能发出音律不同的八种声音。据说,寺里的僧人还能敲出美妙的曲子。

建筑特色

清凉河原来叫“清水河”,后因清凉寺改为现名。它发源于清凉寺西30里的龙门村一带,弯弯曲曲,百折迂回,流程达60余里。清凉河沿清凉寺而过,往东注入[gào]河。《行唐县地名志》载:“相传,龙门沟原有一条天然石门,天堑横跨东、西两岸,有头有尾,好似一条石龙伏卧,上面人能通行……”据说,这清凉河的水有上、中、下三个大石洞的泉水汇集而成,这石洞就叫“龙门”,因自然环境独特,人们把这里的村名改成了龙门村(也叫流门村)。上水洞叫上龙门、中水洞叫中龙门、下水洞叫下龙门,至今这些村名还一直这么称呼着。
清凉河不大不小,河水清澈见底。距离清凉寺一里处,河面突然变得开阔起来,最宽处约有1000米,水势平稳,水位反而加深,最深处约有五六米。但到出口处河面又开始变窄,形成一个葫芦状的湖泊河流,构成了一个风景如画的自然美景。清凉寺周围土地肥沃,滋润养育着这里人们世代生息,人们感谢这自然美景的恩赐,把原来村名“庄”改成了“滋沟”村名,后来演变成了“磁沟”,至今这里的村名叫刘磁沟、陈磁沟、吴磁沟和董磁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