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主要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缩窄或阻塞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提供给心脏肌肉的血液和氧气不足,从而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一般均伴有心室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临床上常出现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组织坏死等一些全身反应,并伴有急性循环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造成病人死亡。[1][3]
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活动者是高危人群。在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不良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下,心肌梗死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6]
现代医学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在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改善心肌缺血防止心肌坏死。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法。[1][6]
病因
过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