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虹

瞿秋白夫人
王剑虹(1901-1924),又名王淑[fán],女,土家族,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龙潭镇。她是著名作家丁玲上海大学的挚友,被誉为聪慧的时代女性。王剑虹与瞿秋白于1924年1月结婚,但不幸的是,她于1924年7月去世。[1]

基本简介

王剑虹(1901-1924),土家族,生于四川酉阳龙潭镇。 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为同盟会会员,后曾任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秘书。 1916年王剑虹考取邻近的湖南省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比王剑虹小两岁的丁玲也进入二师成为预科生。丁玲后来曾回忆道,那时“王剑虹已经是师范二年级的学生了……我们的教室、自修室相邻,我们每天都可以在走廊上相见。她好像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我呢,也是一个不喜欢在显得有傲见的人的面前笑脸相迎的,所以我们都不打招呼。但她有一双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觉得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思想的同学吧。果然,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我们学校的同学行动起来时,王剑虹就成了全校的领头人物……她口若悬河的讲词和临机应变的一些尖锐、透辟的言论,常常激起全体同学的热情。她的每句话,都引起雷鸣般的掌声……”
1921年,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成立改组筹备委员会(同年9月正式定名“中华女界联合会”),王剑虹成为其中23名成员之一。改组后的中华女界联合会创办了《妇女声》周刊和平民女校。 《妇女声》也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个妇女刊物。主要编辑有王剑虹、王会悟等;撰稿人有陈独秀、沈雁冰(茅盾)、沈泽民、邵力子等。王剑虹正是在参与筹建平民女校时,说服尚在湖南丁玲来到上海进入平民女校,此后两人一起在此就读,并成为挚友。 1922年平民女校与《妇女声》因经费等问题停办,遂有了之后在上海大学的经历。之后,瞿秋白和王剑虹相遇并碰撞出灼热的情感火花。 1924年1月,瞿秋白从广州返回上海后,瞿、王便结为伉俪。

投身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