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申吉

清朝工部右侍郎
曹申吉(1635年—1680年),字锡余,别号澹余,山东安丘县城东关人,清初大臣。他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后任内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院编修等职。[1]曹申吉在三藩之乱中投降吴三桂,后被定为“逆臣”,雍正帝撤销其罪名。[2][3][4]他与其兄曹贞吉并称“安丘二曹”,被誉为“诗中十子”之一。[5][6][7]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澹余集》《南行日记》《黔行集》《黔寄集》和《贵州通志》等。[8][9][10]

人物经历

曹申吉在八岁时就能下笔成文,十七岁中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后,被选为内翰林院庶吉士。顺治十四年,他被授予国史院编修的职务。顺治十五年,他补任湖广下荆南道参议,成功招抚了竹溪竹山两县的盗贼,使得2000余家归顺。顺治十六年,他调任河南睢陈兵备副使,成功抑制了骄弁,雪冤狱,使得社会秩序井然。康熙九年,他调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十年,他官至贵州巡抚。在三藩之乱中,他投降了吴三桂康熙十九年,他因“蜡书赴阙,密陈机宜”事泄被执,在昆明双塔寺旁古井被害。康熙二十二年,他的灵柩由云南运回故里。

人物结局

叛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