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科

蔷薇目下一科植物的统称
荨(qián)麻科(Urticaceae)为木兰纲(Magnoliopsida)蔷薇目(Rosales)下的一科植物[2]。截至2023年11月统,该科在多识植物百科数据统计中有57属,1300余种;截至2017年,中国有26属353种;荨麻科模式属荨麻属Urtica L.)[4][5]。荨麻科植物除极地地区外广布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两半球热带亚热带的潮湿地区,并延伸至温带;中国各地均有分布,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1][3]。荨麻科植物喜温暖湿润、耐阴、抗寒、抗旱、抗逆较强,多数种类喜生于阴湿环境[1][5]
荨麻科植物为草本亚灌木或灌木、稀乔木攀援藤本,有时具蜇毛[1]。植株单叶,互生或对生;花极小,单性,稀两性,花序聚伞状、圆锥状、总状、伞房状、穗状、串珠式穗状或头状;瘦果,有时为肉质核果状,常包被于宿存的花被内[4][1]
荨麻科植物具有广泛用途。荨麻科植物诸多种类的茎皮富含纤维,如苎麻属Boehmeria)、荨麻属等均为重要的纤维植物,种子还可榨油,是纺织、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1][5]。荨麻科植物具有食用饲用价值,其诸多种类的嫩叶和嫩茎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直接饲喂禽畜畜,或加工成饲料进行饲喂[5]。荨麻科具有医学药用价值,中国荨麻科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多为民间民族用药,据《中药大辞典》等多部中药典籍记载,该科众多的属、种多数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消肿、解毒、祛风湿等功效,有些种类可作药用,如荨麻、苎麻[5][6][7]。荨麻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也具药理作用,具有降糖降脂、抗炎镇痛等一系列药理活性[5][8][6][9][10]。荨麻科植物还具有生态价值,在园林绿化中,荨麻科栽培种较为常见,冷水花属Pilea L.)、楼梯草属Elatostema)、赤车属Pellionia)为中国南方山坡林下草本植被常见的建群植物,花叶冷水花Pilea cadiere)、镜面草Pilea peperomioides)等广为栽培观赏用,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冷水花Pilea notata)等可作为地被植物[1][5][11]
荨麻科的火麻树属、荨麻属等植物具有毒性[1][12][13]。该属植物的茎叶具有独特的蜇毛(Stinging hairs),蜇毛内含有毒液,人及牲畜的皮肤接触到蜇毛,会在其接触部位出现瘙痒、灼烧、发红、肿胀、起泡、剧烈疼痛等过敏症状,并有蜇毛(火麻树D. urentissima)蜇伤儿童和幼畜引起死亡的记载[1][14]
荨麻科植物物种丰富,栽培种也非常繁多,各地分布广泛,但也存在保护物种和入侵物种[5]。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收录有荨麻科植物249种,其中极危(CR)有18种、濒危(EN)有22种、易危(VU)有22种、近危(NT)有19种、无危(LC)有160种、数据缺乏(DD)8种[15]。在中国保护物种名录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收录有573种[1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光叶苎麻B. leiophylla)和长圆苎麻(B. oblongifolia)的保护等级均被评为二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