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何和礼(1561年-1624年),亦作何和里,明人译为好好里,明末辽东栋鄂[a]人。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满洲正红旗人。[1][3] 万历十四年(1586),董鄂·何和礼接替其兄屯珠鲁成为栋鄂部部长。[2]万历十六年(1588),何和礼投附努尔哈赤。[2][3]万历三十三年(1605),努尔哈赤初定旗制,董鄂·何和礼所率归附的栋鄂部隶属正红旗,何和礼任本旗总管大臣。万历三十六年(1608),在征讨乌拉的战役中,董鄂·何和礼努力行间,破敌有功。万历三十九年(1611),董鄂·何和礼在攻打渥集部扎库塔城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万历四十三年(1615),满洲八旗制度正式建立,董鄂·何和礼仍然隶属正红旗。次年正月,努尔哈赤称汗建国,改元天命,董鄂·何和礼被任命为议政五大臣之一,参与国政管理。[2][3]天命八年(1623),董鄂·何和礼因事革去大臣职。次年八月,董鄂·何和礼病逝于官署中,葬于辽阳公安堡。天聪年间,追封三等公。顺治十一年(1654),追谥“温顺”,并勒石记功。雍正八年(1729),加封号“勇勤”。[3] 赵尔巽评价何和礼为太祖奔走效力,共同成就了艰苦创业的伟大功绩,历经三十年,辅佐太祖成就大业,功绩显著。[b][4]抚顺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抚顺清前史研究会评价何和礼一生忠诚效力,深谋远虑,勤劳政事,是清前时期著名的忠臣良将。[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