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熙

清代画家
戴熙(1801-1860年),清代画家。字醇士,号鹿床、斯榆庵、松屏、莼溪、井东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咸丰翰林,官至兵部右践画山水,学王翚笔墨,兼师宋元诸家,尤善鲜花及竹石小品,能治印,画作有《云岚烟翠图》《忆松图》《满门风华》等。[1]
清代著名画家戴熙在《题画偶录》中记有一事:光绪二十九年的立夏,戴熙在家里的窗上见到一只黄质黑章的蝴蝶,四脚古朴似枯叶,人走近了也不怕,并不断张翅,与传说中的仙蝶酷似。戴熙认为仙蝶是特意来向自己索画的,遂提笔作画,画完就入署办公去了。到了晚上,戴熙回到家,见仙蝶依然在家里张翅不已,像是怪罪戴熙画得不够毕肖。戴熙马上又提笔润色,把原来画得不像的地方一一添补,直到家人都一再称像,蝴蝶这才再次翩然飞去。[2]

人物经历

戴熙,别号鹿床居士(一作[]床)、井东居士。戴熙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成进士,入翰林散馆,授编修、擢詹事府赞善。道光十六年(1836年),服除擢中允。道光十八年(1838年),入值南书房,旋命视广东学政,历升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复命督学广东,在任擢光禄寺卿,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还朝转兵部右侍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乞假归田。咸丰三年(1853年),奉诏与周澍俞焜等会大府督办江浙团练捐输事宜。咸丰五年(1855年),协办杭城协防局事,练兵治器,抵御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杭州,投水而死。
戴熙工诗文书画,与汤贻汾并称“汤戴”。曾与张之万讨论画学,相互投合,时称“南戴北张”。擅长山水、花木。山水师法王翚,承续四王一脉,名重一时,属虞山派,又受奚冈影响,故画风又近娄东派。所作山水多擦笔,山石以干墨作皴,再以湿墨渲染。传世设色山水作品,丘壑变化,品格高逸,于秀丽中见工稳。亦擅写竹石小品、花卉、人物等。亦精篆刻,颇得古趣。传世代表作品有《忆松图》《仿王蒙秋山晴爽图》《重峦密树图》《东郭联吟图》等。其著有《习苦斋集》《习苦斋画絮》《题画偶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