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简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齐简公(?~前481年),姜姓,吕氏,名壬,齐国国君,齐悼公之子,前484年至前481年在位,继位前称公子壬。[1]
齐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鲍牧弑杀齐悼公,群臣立公子壬为齐简公。齐简公继位后,任用田成子田常和阚止分别为左、右相。阚止受宠,引发田常嫉妒,大夫御鞅建议齐简公择一人而用,以排挤田常,齐简公未采纳。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阚止在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杀人并将其拘捕,后田逆被田氏营救。阚止惧怕田氏势力,在齐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但其家仆陈豹将此事告知田恒。同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率车入宫劫持简公,阚止率军反攻,失败后出逃,在郭门被田氏所杀。六月,齐简公与夫人逃往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薛国故城)途中,被田恒追兵杀害。齐简公在位四年,他死后齐国大权完全落入田氏手中,此事令孔子极为愤怒,孔子请求鲁哀公伐齐,未获支持。[1][2]

人物经历

齐简公,姜姓吕氏,名壬,是齐悼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壬。齐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齐国大臣鲍子弑杀齐悼公,齐国群臣共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
齐简公继位后,分别任用田成子田常阚止(一作监止,字子我)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齐简公,田成子嫉妒。大夫御鞅见状,于是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排挤田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