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玛象

已灭绝的古菱齿象类群之一
纳玛象(学名:Palaeoloxodon namadicus)是古菱齿象的一个已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更新世晚期。在桑干河流域经常发现象类的遗骸,但完整的头骨比较罕见。1977年夏天,在中国泥河湾村西上沙嘴村附近的三级阶地上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纳玛象头骨。[1]

生物特征

纳玛象是古菱齿象的类群之一,也是更新世晚期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萨拉乌苏动物群中重要的化 石代表。另外,到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0万年前),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也有纳玛象分布,但黄河流域已不多见。根据该纳玛象化石埋藏于黄河古道第四系河床沉积物中,石化程度不高,以及对其河床阶地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数据为19万年,可以基本确定该纳玛象化石生活于20万年前。
与今天纳玛象的近亲亚洲象相比,纳玛象身材较为高大,拥有较高的头骨,额骨平宽,象牙较直且向上方内部弯曲,一般象牙长度可达3到4米,臼齿 是高齿冠,适合咀嚼坚硬的植物。
纳玛象主要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水草繁茂的环境,与现在的陕北黄土高原气候环境相差较大。因些,该纳玛象化石的发现,不仅对查明晚更新世纳玛象在我国的分布,而且对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已发现很多著名的纳玛象化石,江苏州出土的象牙王就属于纳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