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朱墓-抖音百科
介绍
商汤左相莱朱之墓位于郑庄镇政府东2.5公里潘白刘村世称宋天堌。莱朱,名仲虺,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左相。其先人奚仲,居薛,为夏王车正。夏桀暴虐无道,天人共愤。商汤欲伐夏,用莱朱、伊尹为左、右相,率诸侯推翻夏朝,领有天下。商汤在亳[bó]东郊镳[biāo]宫向天下诸侯宣示即位。三千诸侯来会,莱朱写了一篇重要文告—《仲虺之诰[gào]》诏告天下,商取代夏是上天让汤吊民伐罪,不是犯上作乱。自此,诸侯宾服,天下归心。莱朱死后,葬于都城亳北十里,世称宋天堌。旧时莱朱墓区有古柏数百株,粗可盈抱,祠周有白杨数百株,墓前有明初曹县知县立“商相莱朱墓”碑。墓前建有莱朱祠,祠内各朝碑碣数十通。有高达五米的《莱朱祠记》碑,清光绪年间曹县知县、翰林院庶吉士毛澄撰文,翰林院编 修、潞安府知府、邑人徐继孺书丹。碑上有双龙碑盖,下为赑屃底座。祠有守护人,有祭田。春秋二祭,曹县知县会同士绅,与商汤陵、伊尹墓(陵皆在曹县)同日祭祀。士民随同,常数千人。1979年,莱朱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祭祀
汤百岁而崩,葬于曹南。今曹县城南十八里土山(古称涂山)集有汤王陵,陵前原有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重立石碑一座。元、明两代又六次重修。明时,有守陵户百家,每年春、秋两次行祭。陵左有桐宫三楹,相传为汤之孙太甲(商朝第五君)悔过时居住处。抗战时期,汤陵仍有寺院庙宇,现已荡然无存。汤陵前又重立新碑一座,陵北土山高十余米,顶平如砥。陵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清代“重修汤陵碑”下半截已淤陷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