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梨

蔷薇科梨属植物
白梨(拉丁学名:PyrusbretschneideriRehd.)蔷薇科苹果亚科梨属高5-8米乔木,树冠开展;二年生枝紫褐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卵形,叶柄嫩时密被绒毛,线形至线状披针形,伞形总状花序,果实黄色,卵形或近球形有细密斑点,种子褐色倒卵形。花期4月,果期8-9月。
白梨的果实有蜡质光泽,果皮薄,果肉厚,果核小,肉质细腻,酥脆多汁,甘甜爽口,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宽肠、强心、利尿等医疗作用。

植物文化

植物学史

白梨是我国栽培最广、品质最优的一个系统。现代意义上的白梨主要指分布在中国黄淮流域的脆肉大果型品种。其中以鸭梨和莱阳慈梨最为著名,已被引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并经常被作为中国梨的代表广泛用做试验材料。在中国,一般将白梨品种归在P.bretschneideri学名下。P.bretschneideri是Rehdertn于1915年命名的。其命名的依据是1882年Bretschneideri博士从北京寄到阿诺德树木园种子的实生树,并认为P.bretschneideri可能是Bretschneideri博士曾提到的白梨(pai-li:whitepear)。根据Rehde#n的描述,该种果实近球形,萼片脱落,叶缘锐锯齿,带刺毛。早在1933年,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的胡昌炽先生在日本园艺学会杂志上撰文介绍莱阳慈梨时指出,中国的栽培梨由4个种演化而来。这4个种即秋子梨P.ussuriensis)、白梨(P.bretschneideri)、砂梨P.serotina)和川梨(P.pashia)。而对于莱阳慈梨的归属,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推测,莱阳慈梨可能由P.ussuriensisP.bretschneideri演化而来。但到了1937年,他明确地将鸭梨和莱阳慈梨等43个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的梨品种归在P.bretschneideri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