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

山东省菏泽籍的革命烈士
赵登禹(1898年—1937年),字舜臣、舜诚,山东菏泽人。国民革命军将领,二级上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32师师长。[4][9][10]
赵登禹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儿时上过两年私塾,9岁那年因父亲去世辍学,13岁时和二哥一起跟随拳师朱凤军习武。[2][11]1914年,赵登禹和同乡好友瞒着家人投奔冯玉祥的部队,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活。[11][12]由于有武术功底,1916年赵登禹开始担任冯玉祥的警卫,此后便跟随冯玉祥东征西讨,先后参与了讨伐张勋复辟、直奉战争、国民革命军北伐等战役。由于赵登禹剽悍善战,连获晋升,从冯玉祥部直属工兵连第3排排长开始,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师长等职。[13]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张学良收编,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〇九旅旅长,驻山西辽县一带练兵。[10][14]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登禹随第二十九军转移到通县、蓟县一代驻防。1933年日军侵占山海关后,赵登禹率部支援,亲自组建大刀队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带领部队获得了喜峰口一战的胜利,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战后,赵登禹升任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10][13]之后赵登禹相继率部驻守察哈尔省张北县(今河北张北县),之后先后驻守于北平、河北,并兼任河北省政府委员等职。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赵登禹在大红门处身中数弹,最终于7月28日壮烈牺牲,终年39岁。同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追认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0][13][15]
赵登禹先后参加过直奉战争、喜峰口战役、七七事变等多项大战。[10][13]1933年,国民党政府给他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并在他牺牲后,发表褒恤明令,称其精娴武略、迭领师干、其忠勇足振士气,表率戎行。[16]冯玉祥也在《吊佟赵》诗中赞许:赵登禹将军“长杀敌,夜袭营”,“极孝义,而尤能笃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抗日烈士,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了赵登禹的烈士证书。2009年,赵登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