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观音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
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1]
黔西观音洞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延续时代从距今约20万年至4万年。从1964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教授及贵州省的考古工作者对观音洞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现石制品4000多件,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端刮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同时还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20多种,有大熊猫、猕猴、猩猩、东方剑齿象等。[2]
黔西观音洞遗址是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与旧石器共生的文化遗址,也是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代表。[2]2001年6月25日,黔西观音洞遗址由国务院行文公布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遗址历史

遗址是大型洞穴型遗址。主洞口向西,东西长约90米,宽1-9米,中有南北两个支洞,面积约1000平方米,自1964年起,进行过四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