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鼓峰事件

1938年苏军战胜日军的边境军事冲突
1938年7月12日至8月14日,日苏两国军队围绕着对图们江下游地区军事战略要点的争夺,以图们江左岸的中俄边界分水岭珲春水流峰以东最高峰张鼓峰(俄文名称扎奥泽尔那亚,俄文:Высота Заозерная,英文:Zaozernaya)为中心,在水流峰、洋馆坪、沙草峰 、张鼓峰一带至俄境哈桑湖到滨海之间展开了一场为期约一个月的激烈战事,这一战事被中国学者定名为张鼓峰事件苏联方面称哈桑湖事件(俄文:Событие на озеро Хасан,英文:Battle of Lake Khasan)。[1][2][3]
1938年7月9日,苏联士兵登上有领土争议的张鼓峰,开始修筑工事。两天后,苏军增至40人左右。7月12日,苏军占领了界山张鼓峰,并宣称该地为苏联领土,否认了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对其控制权,导致日苏两军在边境的对峙升级为冲突。7月15日,日苏外交会谈破裂,同日,日苏两军在边界交火,日本动员部队进入中朝边境集结。7月27日,苏联军队越境500米,构筑阵地。7月29日,日军19师团决定向沙草峰和张鼓峰进发,引发大规模战事。随后,日军展开行动,在31日凌晨攻占了张鼓峰和沙草峰。8月1日至4日,苏军进行第一次反击,未能成功。8月6日至11日,苏军进行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反击,成功攻克张鼓峰。最终于8月12日,双方签署停战协议。14日,日军撤退到右岸,结束战事。[1][2][3][4]
张鼓峰事件后,苏联认为指挥官布柳赫尔[a](俄文原名: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是造成“重大失误”的罪魁祸首,被逮捕并死于监狱中;同时也促使苏联对战术进行检讨,并解散远东方面军改为两个特别集团军,在布柳赫尔去世后,结束了远东地区的大清洗。事件使日本确认苏军无大举出动意图,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同时,使中国南京政府减弱了对外援依赖的念头,提升了对中国独立抗战的信念。[5][4]

背景形势

苏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