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右翼后旗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截至2025年5月,察哈尔右翼后旗辖8个苏木乡镇、88个嘎查村、656个自然村(浩特)、16个社区,全旗户籍人口190209人,常住人口111602人,总面积3782.94平方公里,人民政府所在地为白音察干镇。[1]
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高山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5%,高原占20%,山地占35%。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特点明显,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3]。1954年3月5日,划陶林东部与集宁东北部为察哈尔右翼后旗(即原正红旗)[4]。1958年4月2日,察哈尔右翼后旗隶属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管辖[5]。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正式撤盟设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属乌兰察布市[6]
2024年,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亿元。[7]察哈尔右翼后旗曾入选2022年中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8]、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旗县(市、区)拟公示名单等[9]。其主要景点有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阿贵庙、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等[10][11][12]

命名

察哈尔右翼后旗”系蒙汉结合语,“察哈尔”系蒙古语,名称和起源从成吉思汗身边的护卫部队开始。1203年护卫军只有30多人后增加到1000勇士;1206年,大蒙古帝国成立,成吉思汗从蒙古诸部各级长官子弟中精选技能出众、体格健壮者,在原有勇士护卫军的基础上,扩编为万名护卫军,名曰“怯薛军”。平时守卫汉宫,并负责宫廷的财产和事务,战时作为蒙古帝国的主力部队征战。1480年巴图孟克,尊号达延汗执政后,为了维护汗权,巩固黄金家族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重新划分领地,将蒙古地区重新划分为六个万户(兀鲁斯),即左翼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万户,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万户,大汗驻帐于察哈尔万户。由此察哈尔部从卫士护卫军、怯薛军演变成正式的一级行政建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