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王汉(1884—1905),字竹庵,湖北蕲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2]1904年,王汉在武昌参加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同年10月,王汉因响应湖南华兴会起义,事败后隐居汉阳,寻机再起。[3][4]此时革命党人听闻满清户部尚书铁良南下搜括民脂民膏,王汉毅然请命刺杀铁良,为民除奸。他辞别新婚爱妻,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5]王汉原准备在汉口火车站行刺铁良,但铁良所乘火车已开,于是一路追踪铁良至河南彰德。1905年2月,王汉乘铁良下车换轿时,朝轿内连开两枪,可惜均未命中。[6][7]在清兵大搜捕之下,王汉愤而投井牺牲,年仅21岁。[8][9][10]

少年壮志

王汉(1884—1905),字竹庵,湖北蕲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于1884年,其父兄皆为当地知名文士,受家庭影响,王汉自幼学习经史,旧学扎实。他的姊夫何[kūn]阁是本县熊太晶的弟子,有姚江学的师承渊源,尤善治《易》,手中常持一卷。何焜阁还曾与黄冈何自新熊十力等邻邑学人召集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受其影响,王汉与何自新、熊十力二人结成莫逆之交。王汉随何焜阁学《易》,颇有兴趣。曾感慨道:《易》自有数理在,奈何竟流于术?何焜阁认为大易需时义,王汉反问道:人各需时,奈何。《需》之[tuàn]曰:利涉大川。大川,险也。维涉险,然后可以济天下之险,故曰利也。何焜阁无以难之。又读乾卦用九之群龙无首句,妙解为:人各自立,人各自主,即为群龙;天下不得有君,即是无首。时熊十力、何自新在侧,与之相对大笑。他学《易》本属二程一脉,熊十力与何自新向他推荐王夫之著作。王汉读王夫之《周易内外传》之后,认为足以弥补程颐(伊川)的不足,不过对于伊川拘泥于躬行的特点,船山尚无根本性的突破。以上种种,均可见王汉的学识修养,而且他认为学不厌难,实在有着成为优秀学者的资质。
王汉的挚友熊十力日后成为一代名家,便是一个旁证。只是王汉痛感清政不纲,外侮日亟,推崇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决意匡济时艰。何焜阁曾往北京游历,携回不少新学书刊。王汉更知满清政府之[yīn]弱茸阘,读到丧权辱国的章节,辄怒发冲冠,恨不能将祸国殃民者全部诛杀。他尤其推崇谭嗣同的《仁学》,与熊十力何自新砥砺新学,引为同道。当时科举未废,三人貌似书生,却离经叛道,颇遭乡人诟病。后结伴赴武昌,开阔眼界,遂接触到《革命军》等革命书刊,渐生革命反清思想,时时以光复汉室为念。

投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