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浩

李思浩
李思浩(1882—1968年),字赞侯,浙江余姚人(原属慈溪沿江乡)。早年肄业于京师大学堂,后考中举人。曾在清政府盐政、税务机构任职。民国成立后任临时政府盐务署科长、厅长、次年为国家税务筹备处委员。1916 年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兼盐务署署长,次年为代理财长,6月兼中国银行总裁。1919年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1919年徐树铮边业银行北京李任总经理。1920年直皖战争中皖系大败,名列安福系祸首之一,被通缉。1924年段祺瑞复出,再任,财长兼盐务署督办。1925年任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1933年天津大中银行改组,任总经理。1934年因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迁大中总管理处至上海。1936年四明银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任商股董事。抗战爆发后避走香港,1941年12月遭日军拘禁。1942年2月返沪,发起设立阜通银行,任董事长。1943年日伪改组四明银行,李任董事长、兼中国通商、交通银行董事。1944年任伪上海市市政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新闻报》社长曾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8年1月28日去世。

早年经历

李思浩,字赞侯,浙江慈溪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生。祖上经商,积有财产,有棉田2万余亩。其祖上临终遗言,田产不得变卖,逐年收入留作栽培后辈,猎取功名之用。李思浩自幼聪慧好学,少时即以神童名闻乡里。20岁(1901年)时负[]北京,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接触到新式知识。但他牢记祖上叮嘱,仍图走传统的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之路。1903年,李思浩回浙江杭州应乡试,中第103名举人,总算不负祖上猎取功名之厚望。次年又去河南开封,参加甲辰会试(北京试场已毁于八国联军庚子之役),竟名落孙山(亦有称中进士)。此时已届清政府行新政、废科举、办新学前夕,李思浩通过科举再向上博取功名的路径已断,于是不得不再返北京,出资向清政府捐得主事,分发在北京户部,同时继续在京师大学堂学习。1906年,李思浩出任度支部编[zuǎn]考核,开始接触盐务,从此与财政、盐务与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思浩
1907年,清政府将户部改为度支部。后因盐务繁忙,该部专设盐务筹备处,李思浩为筹备委员之一。1910年,李思浩任度支部考核司司长兼盐政处处长,1911年任税务司司长。在此期间,李思浩主要负责盐政事宜,曾赴浙江、两广等地调查盐务,提出整顿盐务新法,先后受到度支部尚书载泽、陈尧甫等人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