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明

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黎锦明(1905年4月18日-1999年4月),字君亮,湖南湘潭人。1924年进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画,同年在《晨报副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侥幸》(即《小画家》)。次年转学北师大。1926年任教于广东海丰中学。第二年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并以此为题材写了中篇小说《尘影》。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地反映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作品,较真实地描绘了大革命时代的农民运动。鲁迅曾作《〈尘影〉题辞》为序。1928年任郑州《朝报》副刊编辑,后任洛阳中山中学文科主任。1930年春经长兄黎锦熙介绍任北平中国大学讲师,翌年改任保定河北大学讲师、教授。1932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任教于衡山师范、桂林师范。1947年任教于湖南大学外文系。30年代是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数种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以描写灰色生活中的市民和苦闷中的知识分子为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实社会面貌,艺术上成就也较高。他还是一位很有鉴赏力的批评家,曾出版《新文艺批评谈话》和《文艺批评概说》,对《沉沦》等作品做了大胆而独特的批评。解放后先后任教于福建师院中文系、湘西永顺中学、湘西民族中学等校。1952年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1]

个人经历

1912年入本地私塾,1917年起先后入北京高师附小、长沙岳云中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学习。
1926年9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黎锦明前往广东海丰中学任教,次年离开海丰,经汕头上海。由于亲身经历了澎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黎挥笔写下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尘影》,该小说出版时,鲁迅亲笔写了序言。因该书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查抄,被迫离开上海。
1928年起,先后在河南洛阳中学开封高中、北京中国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北京市立师范、浙江大学等校任教员、讲师、教授,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写作。1932年,黎目睹了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的全过程,便于次年写下了歌颂第十九路军广大将士和人民英勇抗战的中篇小说《战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又写了《别面报告》《河口得画》和《你看见了什么》等抗战题材作品,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