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己-抖音百科
祖己,亦称孝己、且己,名弓,商朝第22位君主武丁的长子,祖庚、祖甲之兄。祖己颇有贤名,《高宗肜[róng]日》记载:武丁在举行祭祀成汤的仪式时,曾有飞雉登鼎耳而鸣,武丁心生恐惧,祖己就劝他不要担忧,先修政事为要。祖己勇于参议政事,辅佐父王武丁修政行德而使国势复振。武丁年老体衰,经不住妣癸的柔情欺骗,久而久之,就对太子祖己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将他下放到民间。祖己自觉前途无望,最后在忧愤之中撒手人寰。朝野上下为此哀恸不已。听闻祖己死讯后,武丁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而有所悔悟,在武丁晚年及其以后的甲骨文中都有祭祀“小王”祖己的记载。[1] 历史人物
祖己,殷墟甲骨卜辞作且己,又作“小王”、一期卜辞作“兄己”,康丁卜辞作“ 小王父己”,帝乙、帝辛卜辞作“且己”(祖己),《史记·殷本纪》称为 祖己,《帝王世纪》作 孝己,是中国商朝武丁时期的人物,《太平御览》、《帝王世纪》记载为武丁嫡长子。《史记·殷本纪》、《尚书·高宗肜日》记载“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 ,先修政事。’”武丁遂“修政行德”,商朝再度复兴。 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太子,祖己曾参议政事,辅佐父王武丁修政行德而国势复振。高宗武丁在又祭成汤的时候,忽有一只孔雀飞到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有点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祖己趁此机会劝谏父王节俭。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名叫《高宗肜日》。 祖己谏王的主要意见是“典祀无丰于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