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家钟-抖音百科
孙家钟(1929年12月7日—2013年2月24日),男,天津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2年从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到吉林大学化学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至1990年担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9年起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孙家钟的科研涉及量子化学多体理论和高分子统计理论两个领域,为中国理论化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孙家钟一生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20世纪50年代,应用1/r12双中心球坐标展开公式和三维旋转群的表示理论,解决了具有延迟效应的各种电磁极矩间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学问题。60年代,他参加了配位场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从连续群到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从而统一了配位场理论的各种方案,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该研究成果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他还发展了一种从头计算的理论方法,发展了分子壳模型。80年代,针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Xα理论的缺陷,孙家钟推导出正确的原子氛重叠模型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程,被国际同行称为“精确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场方法”。90年代,他用标度概念揭示高分子固化本质是溶胶-凝胶转变,得到了描写这种转变的广义标度律,并建立了含内环化反应的高分子固化理论,使高分子统计理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孙家钟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国的理论化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治学严谨,技高德馨,从教5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层次建设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为中国的理论化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和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倾尽全部精力。2013年2月24日10时7分,孙家钟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4岁。[1] 主要贡献